各种说法莫衷一是。但我认为6540万套的数字是否准确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否存在大量的空置房。对此国家应该进行一下住房普查才会有一个比较准确的数字,在没有普查之前,我想耳听为虚,眼见为实,就我的感性观察,觉得存在大量的空置房是不争的事实,这是任何人都不可能靠打口水仗狡辩而改变的。
每当夜幕降临,许多市民都习惯于户外散步,只要你漫步到商品楼住宅小区的时候,抬头观察一下各幢楼黑灯瞎火的窗户有多少,你就大体知道了中国的住宅空置率有多高了。我们老百姓不需要确切的数据,我们只相信自己的眼睛。我有意观察了一下本市瀚学苑,这个小区竣工也有好几年了,但亮灯的窗户可以数得清,估计没人入住的房子最少也有三分之二。再看看江海皇都,傍晚黑乎乎的窗口也是一大片,对这种现象我已经观察多时了。最近我去上海,在新梅共和城发现,我住的楼前一幢楼没有几套有人住的,绝大部分都空着,这个小区也是建了多年的小区,并不是新小区。无独有偶,8月1日央视网报道,中央电视台记者在北京几个小区调查发现,没有人住的住宅达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。北京联合大学的张景秋与孟斌带领的课题组对北京50多个2004年到2006年售出后入住的小区用电情况的调查表明,电表几乎不走的比例高达27.16%。以上已出租有人住的房子并不包括在空置房内。
这里面有两种空置的情况,一是开发商捂着没卖的,一是消费者买了不住的。其中的窍门我是看了一篇文章、经过行家的点拨后才恍然大悟的:“据中国普天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颖杰介绍,一般一个房地产项目销售超过70%以上时,成本就基本回笼了,剩下的20%-30%的尾盘是做一个项目真正的利润所在,因此,但凡开发商没有到了山穷水尽、资金紧张的地步,一般是不会做出价格让步的。从另一个角度讲,开发商手中的空置房,还可以抵押给银行获取贷款”,这就是开发商有房子不全卖的原因。另外纯粹为了投资的人买了房子搁个三五年不装修也不出租,空在那儿待价而沽,这种情况也不在少数。所以说,如果剔除这部分人的投资需求,说住房市场刚性需求大于供给那肯定是假的。
由此看来,即使退一万步就我们平民的感觉来说,中国的空置房应该不少于20%-30%,有一点是勿庸置疑的,那就是大超过了10%的国际警戒线,可见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吹得有多大。
我同意政府不但要尽快开征房产税,还要开征房屋闲置税。房子盖好了空着没人住是对国家资源的重大浪费,其所有者必须为此付出代价。我在一篇文章上得知,“西方国家对空置房均有严苛的应对措施:在德国,业主必须使空房得到重新利用,在房屋闲置率超过10%的市镇,当地政府会推倒那些无法出租的住房;在法国的一些城市中,房屋闲置的第一年,业主必须缴纳房款10%的罚金,第二年为12.5%,第三年为15%,依此类推;丹麦政府则早在50多年前就开始对那些闲置6周以上房屋的所有者进行罚款。”
房屋涉及了多种国家资源,其中土地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,而这些资源被一些人占用而不缴税,无论从哪个角度都是说不过去的。因此收房屋闲置税不但不可能如任志强所言“减少租赁市场房源而最终推动房租进一步提升”,相反会增加租赁市场的房源,降低房租。因为有人租住的房屋国家已经收了租房税就不再收空置税了。
每当走在小区的路上,看到那些黑暗的窗户只有几张像航标一样的灯亮着时,我就会想起杜甫的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,我们盖起广廈千万间,空在那里没人住,这是为什么?难道房地产市场真的成了有钱人的游戏,工薪阶层就应该买不起房吗?
住房是与吃、穿并列的三大民生之一,因此它不仅是个市场问题,更是一个民生问题,现在房价过快上涨已经影响了民生,进而严重限制了内需,必定对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破坏性的影响,从而损害社会稳定的根基,成为一个社会问题。如果任其发展,它必将掏空执政的基础,上升为政治问题。从这个高度来看房地产市场,就知道国家为什么要进行宏观调控,就能从众说纷纭的言论中辨别出哪些人说的话是为了百姓和国家好,哪些人说的话是为了自己和他的集团好。
国家房地产调控新政发布已经好几个月了,房价却依然如故,不愿做房奴的人们都应该联合起来,合力摁下它高傲的头!
评论